呱呱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明时报六(第1页)

第二十五期《大明时报》头版头条又抛出了一个炸裂的标题《家国之天下》作者正是雄鸡报晓。

“我们总是自诩为天朝上国,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大明之国,我们所代表的就是整个天下。先秦时期开始,我们的国家观念是一种天下主义,是在“家—国—天下”的基本框架中的一个相对概念。”

天下概念始于周朝,从先秦的诸子百家起,政治论说和历史叙述之中都以天下为探讨对象。天下主义不仅是一种道德秩序,一种世界意识,也是一种方法论调,可以用来理解历史、建构制度、定义政治。在价值意义层面,天下具有越性的伦理秩序含义。在空间意义层面,天下具有地理学意义上的世界含义。

作为一种精神性的概念,天下具有越性的伦理秩序含义,既包含了世俗秩序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包含了世界秩序中人道与天道的关系。从历史的维度而言,天下是一个概念集合体。天下主义包含了一组相互关联的概念,例如,以世界、中国、九州、四海表达天下的疆域面向,以天命、天道、天下为公表达天下的道德诉求,以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表达天下的世俗秩序,以五服、九服、华夏、夷狄表达天下的格局与边界。这些概念从不同的层面和维度阐释了天下的内涵,在不同的话语场域均可以成为天下的化身。

“可笑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是说,看广袤无垠的普天之下,没有一处不是国君的封土,看各处封土的天边尽头,没有一人不是国君的奴仆。在我们能触及到的范围内,也就是说,全天下都是天子的,所谓的国,不过是天子封给你的一小片地方。”由此以文化主义为依托形成的中心—边缘观念成为我们处理族际关系和世界关系的依据。中心—边缘观念以“中国”为中心向外辐射,离中心越远的人文明程度越低,外扩到了南蛮、北狄、东夷、西戎,野蛮人与文明人在民族层面形成了区分性的“华夷”之别。以“中国”为中心的文化观念再外扩,外扩到内亚圈、外圈,中国与外部世界在文化层面形成了“尊卑”之别。

地域边界在天下的概念逻辑中并不重要,最为重要的是国人把可知的地域世界当成是整个世界去看待,即天下。天下由诸夏和蛮夷组成,天子居于天下之中而建王畿,天子所居之都城就是“中国”,王畿之内是“内服”,之外是诸侯国组成的“外服”。“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

“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口中的天下,却只是一小块之地,大明不是整个世界,以为大明就是天下,周边生活的只不过是一群未开化的野蛮人,这种狭隘的理解是错误的。在这个世界中,有许许多多的国家,我们的国家是中国,大明是中国的中央政府,而我们都是大明的组成部分,有国才有家,一个国家的兴盛、衰败、荣耀、耻辱这些东西和这个国家的人民都是息息相关的。

当年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看到的也只不过是天下的一小块之地,难道还不知天下之大否。

综上所述,国家是一个由人民组成的政治社会组织,具有主权、领土、政府和人民四个基本要素......。”

这一篇文章可谓是惊起千层浪,因为中国人有国家概念意识是鸦片战争以后才觉醒,当时的大清政府万万没想到的是,天子之国,竟然被一个蛮夷小国打败了。于是思想渐渐的开始转变,再加上当时很多留学生的新的思想,渐渐的,人们就开始转变固有观念,从而有了现在意义上的国家的概念,也渐渐接受了中国是这个地球上,和其他众多国家一样平等的一个国家的概念。

可如今是在明朝,大批大批的文人都是圣人的学生,儒学的代言人,因为儒家思想是没有忠君概念的,国君和国家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民。在治国理念中,又不得不提出忠君思想,这很是拧巴啊,最根本的是要求统治者以身作则,也就是统治者要有德。只有统治者自己做好了,才有资格要求百姓去做。“忠君爱国”成了儒术的口头禅和标签,其本质就是拍皇帝的马屁。所以就有了诸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儒术格言。

子曰“君君臣臣,君不君则臣不臣”,其意思是国君要像国君,大臣要像大臣,如果国君不像国君,那就别怪大臣不像大臣了。战国大儒孟子早就说过:“君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些,都是反对愚忠的。可是在这样的说教下,在儒家思想招呼下产生了大量愚忠的人物,像前朝的岳飞、当代的于谦,将来的袁崇焕等人,他们是壮烈的,但是同时也是可悲的。统治者们一方面在消灭他们,另一方面又在歌颂他们,以便所有的人都这样愚忠。

大多数人其实并不真正相信儒学,所以,当外族入侵的时候,人们就纷纷逃命,管他什么皇帝和国家的。皇帝死了换一个,国家就是一个称呼,跟自己没有半毛钱关系,没了国家难道天会塌、地会陷?这国家又不是自己的。譬如,八国联军进中国,总共八千鬼子兵,就能横扫北京城,十多万清兵和几十万的义和团呢?跑了。

当然这些历史,当前的明朝人是不知道的,所以儒家学派以继承周的王道政治为己任,因此,一直将“德”作为政治哲学的基础。“先王之所以治天下者五:贵有德,贵贵,贵老,敬长,慈幼。此五者,先王之所以定天下也。贵有德,何为也?为其近于道也。贵贵,为其近于君也。贵老,为其近于亲也。敬长,为其近于兄也。慈幼,为其近于子也。是故,至孝近乎王,至弟近乎霸。至孝近乎王,虽天子,必有父,至弟近乎霸,虽诸侯,必有兄。先王之教,因而弗改,所以领天下国家也。

就是说那位雄鸡报晓的人,写话本倒是很吸引人,可是这篇把国家的概念放在第一位而忽视儒家的王道是行不通的。格局小了,不置可评,只要有了儒家的德,才能谈国家的存在。这样的观念在儒生那里几乎是一以贯之的。宋儒朱熹就说“天下之事,千变万化,其端无穷,而无一不本于人主之心者,此自然之理也。故人主之心正,则天下之事,无一不出于正。人主之心不正,则天下之事,无一德由于正。

其实在天下一家的观念中,这样的理念是十分正常的,有的时候,整个国家甚至被理解为一个身体。《礼记》有这样的表述:“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心庄则体舒,心肃则容敬。心好之,身必安之;君好之,民必欲之。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君以民存,亦以民亡。”这样现实的权力关系被理解为身体的不同器官之间的关系,或者理解为家族内部的关系,这样的关系体现了亲近和紧密感,但是有一个共同之处在其必然会将君主确定为家长或最重要的器官。.

这都天下一家了,哪里还有国家之分?全天下都是吾大明的。果然儒家的王道有点狠,那是真的狠。整个地球都是吾一家的,还有别的国家吗。

可是随着这一期《大明时报》的行,只看到市坊间出现了大量的报摊,还有无数的孩童在沿街叫卖,第二十五期《大明时报》正式开卖,共总印刷六千本,每份定价为洪武通宝折五钱一枚。也就是小平钱五枚。

这样的定价对于需要阅览的书生、读书人、官府衙门外,一般的老百姓还真会肉痛,当今的物价三枚制钱能买到三斤半秫米,或一斤二两大米,又或是五个炊饼。可是章顺早就核算过,一份《大明时报》的成本价在七枚制钱左右,也就是说每行一期,每期六千份的话,就亏损二千六百文,不过这是暂时的,如果每期能扩大到一万三千份的话,将会盈利。所以也不急,这也是父亲大人关照过的。

热门小说推荐
不懂别乱说,杂役也能修仙

不懂别乱说,杂役也能修仙

简介关于不懂别乱说,杂役也能修仙杂役,又咋地,吃你家灵米了?曾铭刚穿越到修仙界就被人家嫌弃,连做杂役的资格都没有,竟然被宗门抛弃,随意安置,差点被赶出宗门,幸好遇到外冷内热的大师兄,才堪堪有一席容身之地。就因其杂役身份,到处被人家嫌弃鄙视。还好,穿越过来有金手指,神魂强大,并且还有一个功能,让其逆袭而上,专打那些装逼的家伙,往死里干!...

湘西异闻录

湘西异闻录

作品简介友情提示本书没有系统,搞笑惊悚,全程悬疑高智,热血有脑,越看越好四岁那年,我被拐卖到一个被诅咒的村子,成为活人祭品,幸得狐仙拼死相救,暗自许下终身。为娶狐妻,我深入苗人谷,脚踏冥河涧,行走阴阳界,亲身养蛊,深山赶尸,情动洞女,智斗城隍,手刃鬼王,名震地府。为了你,我愿意背叛天地...

婚内燃情

婚内燃情

简介关于婚内燃情结婚多年,宁盈盈还过着aa制的生活甚至连生病,面对的都不是关心,而是三块五的面条钱她只能自我安慰,他给自己捐了骨髓,救了她的命。却意外听到了事情的真相,原来她没有得癌症,这场捐献手术是一场阴谋她清醒过来,选择离婚!现实却给她开了另一个玩笑!她计划着人生,不能让未来的孩子有这样的一个爹,她清醒报复,将一切讨要回来!却意外得知。。。这男人到底是谁?她又该何去何从?夫人,想要带着我的崽去哪里?某千亿霸总将她逼到墙角,调侃的语气羞的她满脸通红。你管我,孩子是我自己的?原来夫人主打一个不认人!...

快穿这个反派太稳健

快穿这个反派太稳健

每一个世界都不得好死云落翻翻白眼老娘不服...

甄嬛传安陵容重生当太后

甄嬛传安陵容重生当太后

简介关于甄嬛传安陵容重生当太后当安陵容重生,遇到成为太后系统,并得知自己是一部小说中的炮灰女配,生子,晋位,成嫔,封妃,贵妃再到太后她要一步一步走向最高处!史记,纯慈太后安氏,名陵容,松阳县人。雍正元年选秀入宫,封玉答应,雍正一年生二子,六阿哥,七阿哥,晋玉嫔,雍正三年,晋荣妃,雍正二十一年,皇帝去世,封太后。其子六阿哥弘毅继承皇位,是为太康帝。太康四十三年去世,享年八十岁。...

综影视:从莲花楼开始

综影视:从莲花楼开始

简介关于综影视从莲花楼开始易欢从未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穿越进影视剧中,生平最见不得有情人终不能成眷属的她在绑定了拯救意难平系统后,觉得自己大展拳脚的机会来她将穿越每个留有意难平的世界,去改写那些让人留有遗憾的结局。世界莲花楼—李莲花(已完结)长相思—相柳(已完结)苍兰诀x云之羽—长珩仙君宫远徵(完结)星汉灿烂—袁善见(完结)为有暗香来—华浅x仲溪午(完结)香蜜沉沉烬如霜—易欢x润玉(完结)宁安如梦—易欢x燕临(连载中)后续世界加载中...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